网页链接:http://www.tech-food.com/news/detail/n1302672.htm
星辰在线9月20日讯(长沙晚报记者 詹春华 通讯员 袁慧 张慧明)今日是全国爱牙日,主题为“口腔健康,全身健康”,即口腔不仅支撑着基本的说话、微笑、交流和饮食等功能,其健康还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。
指导专家
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副主任、口腔医学博士 朱丽雷
长沙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副主任、口腔医学博士 王静钰
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副主任、口腔医学博士朱丽雷,长沙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副主任、口腔医学博士王静钰在接受采访时一再提醒:关注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之间的关联,维护口腔健康是防控全身疾病的重要手段。
典型案例
1 牙周炎严重
竟被诊断出糖尿病
【案例分析】王阿姨近半年来饱受牙龈出血、“上火”的困扰,最近还出现了咀嚼越来越费力的情况。她很害怕牙齿都掉光,来到长沙市口腔医院就诊,除了被医生诊断为严重的“牙周炎”外,还被问及血糖的情况,验血发现血糖过高,被医生建议控制血糖。
【专家指导】像王阿姨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,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科的统计数据显示,每年会新增近百例糖尿病患者,患者往往因为牙龈肿胀、口腔异味、牙龈出血或自觉上火前来就诊,口腔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牙周病,检查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异常增高,这类患者往往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。
牙周炎是牙周病最常见的形式,目前牙周炎被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。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是双向关系、互相影响。研究显示,牙周炎患者比牙周健康者患糖尿病的比例高,而且血糖更不易控制,牙周状况得到改善后,血糖的控制情况亦好转。同样地,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,病变损害严重而且进展迅速,常表现为牙齿迅速松动、脱落。因此,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病,而血糖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疗效的重要前提。
王阿姨经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控制血糖,结合牙周治疗,牙龈肿胀、上火的症状明显好转,咀嚼能力也有所提高。同时定期地维护牙周健康,王阿姨的血糖控制也显得更加容易。
2 孕妈妈患上牙周病
有早产风险
【案例分析】张小姐怀孕4个月,在享受孕育新生命喜悦的同时,却饱受着口腔方面的痛苦:牙龈自发出血,还出现了牙龈的肿物,严重影响进食。她很担心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,心情忐忑地来到长沙市口腔医院检查。医生说,她怀孕之前就应该有了刷牙出血的情况,没引起注意,才造成现在的局面。医生同时提醒,这是“牙周炎”伴“牙龈瘤”,如果不予以治疗,随着孕期的继续,出血症状会更加明显,肿物将越来越大,甚至有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。
【专家指导】研究表明,患严重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几率是牙周健康孕妇的7.5倍,而产前得到良好的牙周治疗和维护的妇女,其早产和低体重新生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。这是由于来自孕妇口腔的细菌通过血液传播和胎盘感染羊水,引发系统炎症反应最终造成了早产。很多国家建议,妇女在怀孕前或至少一旦怀孕后,应尽快请牙周医生进行牙周检查,并得到及时的治疗与维护,以减低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。此外由于孕期激素的增加,当孕期已有未治疗的牙周炎时,易出现牙龈肿物——牙龈瘤,严重时会阻碍进食,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。
张小姐在医生的指导和治疗下,出血症状明显好转,肿物的大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,进食情况也明显改善,情绪平稳了不少,顺利生下足月的健康宝宝。
3 孩子满嘴烂牙
都不敢和小朋友玩
【案例分析】最近,因为7岁儿子糟糕的牙齿情况,李女士很揪心:满嘴的烂牙,每隔一段时间,孩子就会因为牙痛哭,平时饮食情况不好,而且新长出来的牙齿也错乱不齐。在学校因为害怕同学嘲笑自己的牙齿,儿子也不太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。李女士急忙带着他一起来看医生,被诊断为乳牙的龋病。医生首先批评李女士给孩子吃太多甜食,没有及时治疗,且忽视了去监督孩子的刷牙情况。随后,医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。
【专家指导】目前在我国乳牙龋病发生率居高不下,乳牙龋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会发展成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甚至需要拔除。由于乳牙的严重龋坏甚至早失,使得牙齿对食物的切割和研磨功能大大降低,将会导致咀嚼功能的降低甚至丧失,胃肠消化负担加重,易造成机体营养不良,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。
另外,由龋病引起的牙根尖部炎症往往成为全身疾病的感染病灶,其所产生的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经由血液等流经其他器官,在孩子感冒生病等身体抵抗力降低时,可诱发慢性肾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。
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语言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。乳牙的龋齿,特别是前牙的严重龋齿甚至缺失,会使得孩子说话“漏风”,同时会影响美观,对孩子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,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。
李女士按照医生的方案,改变了儿子的饮食习惯,监督其刷牙。治疗完龋坏的牙齿,定期接受口腔检查,她儿子又恢复了久违的笑容。
牙周病不仅使人丧失牙齿,还危害全身健康
牙周病是人类口腔一种常见的疾病,常以牙周炎的形式存在,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最主要的原因。患病时,牙面及牙周围组织上存在有大量细菌,牙周袋壁完整性受损,形成糜烂溃疡面,中重度患者牙周围组织的溃疡面积可高达72cm2,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手掌的面积。这么大的破溃面上长期被细菌包围,成为细菌及毒性产物入侵血循环的阵地,增加全身疾病的风险,直接威胁全身健康。
牙周病危及心脏,已被国内外众多医学科学研究所证实:牙周病患者患心脏病的危险性要比牙龈健康者高出1倍,其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.5倍,发生中风的几率则是牙周正常者的2.1倍。一年不洗一次牙齿的老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,是那些一年洗一次牙的老人的5倍。
牙周炎长期不治疗,可使牙齿支持组织逐渐遭到破坏,牙槽骨吸收,牙齿松动,最终导致牙齿脱落。由于无力咀嚼食物,可直接引起消化不良、营养缺乏,而导致消化道的溃疡性疾病。幽门螺杆菌(Hp)是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,而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。口腔是Hp的另一个聚集地,而牙周炎患者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者,临床上用药物治疗根除胃内Hp后,口腔内的Hp仍然存在,因此口腔Hp可能是胃十二指肠Hp再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。
此外,牙周病与呼吸系统感染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骨质疏松等全身病都有关。通过及时有效的牙周治疗,可降低罹患全身疾病的风险。
牙周健康,重在早发现、早治疗以及定期维护
牙周疾病一般没有疼痛症状,不容易引起重视,加上我国大众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比较低,往往到了晚期才就诊,错过了治疗的好时机而不得不拔除牙齿,甚至危害全身健康。
当有刷牙或咬硬物出血、牙龈红肿、口臭等表现时,往往警示牙周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,需及早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,且此时治疗效果较好。而当出现牙龈退缩、咀嚼无力、牙齿移位、牙齿变长、牙齿松动或自动脱落等表现时,往往提示到了牙周炎的晚期,不但影响咀嚼,还影响美观,危害全身健康。此时应及时就诊,让医生帮助保留好其他牙齿,免得失掉更多牙齿。千万不要认为是因为“老”才掉牙,是自然现象而对牙周炎置之不理。
最后需要强调的是,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,对维护牙周健康至关重要,做到每天至少刷牙两次,每次2~3分钟,饭后漱口,并养成使用牙线、牙缝刷等辅助器械的习惯。口腔的环境非常复杂,时刻与外界接触,仅仅依靠个人口腔卫生维护是不够的,还需要定期(半年或一年)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。
相关链接
避开口腔保健的两大误区
长沙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医师杨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,目前大众对口腔保健有两大认知误区,需要避开。
【误区一:对龋坏乳牙不管不问】
大部分市民认为乳牙迟早要被恒牙替换,即便龋齿坏了,也不需要治疗,只需等待它自然脱落即可,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。
首先,乳牙患龋病会对乳牙本身带来危害,比如造成牙体缺损,导致残冠、残根、失牙等,使孩子咀嚼功能降低或丧失。
其次,乳牙患龋会对恒牙造成危害,使继承的恒牙或相邻的恒牙也易患龋齿,或使恒牙萌出异常,进而发生恒牙咬合异常。
再次,乳牙患龋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、根尖周炎,可能影响到根尖部发育中的恒牙牙胚,造成恒牙形态畸形,乳牙龋病严重会过早脱落,造成恒牙拥挤排列不齐,影响美观,为恒牙患龋埋下祸根,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。
此外,乳牙患龋会使相邻口腔组织形成溃疡,妨碍舌运动,引起牙龈炎症,甚至可引起相应部位淋巴结炎、蜂窝组织炎、颌骨骨髓炎和副鼻窦炎等。
因此乳牙龋损时应积极治疗,可通过应用氟化物、窝沟封闭等措施防龋。
【误区二:洗牙会损坏牙齿】
有人认为洗牙是一种破坏性的治疗方法,会导致牙齿受损。其实,洗牙主要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效能,和水雾冲洗配合,将牙齿表面的色素、烟斑以及牙结石去除。这种“超声洁治”的工作本身没有任何切削功能,是靠超声波的高频振动来击碎牙石,医生操作时不断移动工作头,只是轻轻接触牙石,不会损伤牙齿。但如果操作不当,如加压或在牙面上停留时间过久,有可能会在牙面上留下细小划痕,一般在显微镜下可见细微粗糙面,这种划痕可通过抛光来弥补。
另外有人在洗牙过程中觉得牙齿酸痛,主要是由于牙根暴露所致,而牙根暴露是牙周病的一种典型表现。牙根对冷、热、酸、甜等刺激均较敏感,因此牙周炎症越重,牙根暴露可能越明显,在治疗中的酸痛感也会越明显。有人在洗牙过程中会有出血,这是因为菌斑牙石等刺激牙龈发生炎症,炎症越严重,牙龈出血也越明显。如果平时刷牙时就出血,说明牙龈炎症已不轻了。一般完全健康的牙龈在治疗时不会出血,建议市民洗牙后要坚持认真刷牙,清除牙菌斑等刺激物。